400-624-1140
周1-5:9:00-17:30
您的位置:首页->公告公示

  • 石伟平丨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 重点及具体方略 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当前国际职教界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倒逼职业院校办学要素系统优化的重要契机,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础。
2018年2月12日

摘 要: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当前国际职教界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倒逼职业院校办学要素系统优化的重要契机,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础。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需要把握好“适应规则”与“制定规则”的关系,“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在战略重点与具体方略上,要制定系统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并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强科研力量并完善平台建设。

随着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全球性流动与迁徙已然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与趋势,各国纷纷把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技能人才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关乎我国在国际合作与分工中的具体位置与角色任务。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人才供给主体的职业教育亟待通过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达成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

一、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内外环境的必然要求

1

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当前国际职教界聚焦的核心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话题,打开国内参与教育国际化合作和国际化竞争,是提升办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路径。[1]国际教育界日益重视以外语能力、国际专业技能、跨文化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国际职业教育界同样也在不断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国际理解和包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的公民”,欧盟实施的多语言战略,将外语能力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除此之外,欧盟还大力推进欧洲资格框架的制定与实施,提高国与国之间职业资格认证透明度,从而使参与国家的资格证书能够彼此互认,实现劳动者在欧洲的自由流动。德国将培养全球视野和全球责任意识作为职业学校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哥本哈根进程后,德国主要采取了促进职业资格与学术资格等值、预测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人才需求、实施“双元制”等多种职业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制定经济补贴政策等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美国2006年起就开始实施以国际化为重点的社区学院项目,英国又紧随其后颁布了一系列战略文件,将国际化要求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之中。由此可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培养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先进技术能力,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交流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界的基本共识。

2

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倒逼职业院校办学要素系统优化的重要契机

无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源危机”和“质量危机”,传统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办学路径已经日益满足家长、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而实现办学重心向“内涵提升”的转变,提升办学质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摆脱发展困境的当务之急。然而,由于尚未建立起公平竞争的职业教育市场,职业院校在缺乏外部环境压力的情境下,很难积极主动地通过内部变革,触动校内固化的利益格局来实现办学质量的提升。但是,通过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引入外部竞争并吸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恰恰是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重要路径。2014年6月由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要“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实施跟踪和赶超战略,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以国外先进职业院校的办学为标杆,引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将为我国职业院校办学要素的系统优化提出新的要求和契机,优化的领域不仅涉及到了人才规格、培养模式,也将会触及到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对职业院校改革必将提出全方位的挑战。通过优质职教资源的引入对于激发职业院校的创新活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的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正在大规模的向国外流动,“中国制造”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这必然导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国外的标准、规则、语言、文化、观念的对接与互动日益频繁,这就需要提升国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能力,而对于技术技能人才而言,掌握国际先进的专业技能将成为其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也需要开始走出国门,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者和输出者。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急需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的缺失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瓶颈。[3]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人才培养的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还未能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在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上还缺少足够的话语权力。而诸如“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国家对外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恰恰是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上述对外战略的推进将寸步难行。因此,职业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批技术水平高、适应能力强、精通相关外语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国家对外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而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则是达成上述目标的重要前提。

二、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1

把握好“适应规则”与“制定规则”的关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实写照,就是一个不断地在办学各个要素上实现与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对接的过程,不断地通过调整自身的办学方向与行为适应国际规则的过程,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都是现有标准与规则的接受者,始终都处于一种被动模仿的境地,在标准与规则制定上尚未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力。但是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适应国际标准与规则的过程,也要在适应过程中通过模仿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标准与规则,这既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开展的出发点,也应成为评判职业教育国际化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与实施,本身就是要改变当前的国际规则,掌握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力,发出中国的声音,这其中理所当然包括了职业教育的一席之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主流是合作,但同样也是一种竞争,而且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对现有标准与规则的适应与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挑战与超越;但如果又仅局限于对现有规则与标准一味的模仿与适应,也将因此而丧失发展的动力而失去引领世界的机会。因此,在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应处理好适应规则与制定规则的关系,在学习与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创新与引领。

2

把握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是把先发国家经验和自己国家的国情、发展阶段有机结合的产物,对于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尤其是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教育类型,在一个国家和地区适合的发展方式未必适合别的国家和地区,这不是否定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互鉴,而是鼓励在“拿来”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国、本地区的发展职业教育之路。[4]引入国际社会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能够缩小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学习德、美、英、澳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引入了包括德国的“双元制”、北美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英国的资格框架体系等国外先进办学经验,通过对先进经验的消化吸收,有效推动了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的提升。但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动与实施,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日益需要我国职业教育能够走出国门,贯彻“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与精神,服务企业“走出去”,这必然需要更新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认知,重视并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实现从过去的“单向输入”走向“双向互动”。“引进来”与“走出去”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体两面,两者并行不悖,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引进来”吸收国外职业教育先进办学经验,提升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传播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经验,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世界声誉和影响力。

3

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涉及到环境、观念、制度与实践操作,融合了人员、财物、信息和组织等要素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在整体上把握上述各个层面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级政府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对其进行统筹布局,并协调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保障职业教育国际化事业发展能够稳步推进。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广大职业院校自身在国际化发展上的需求和创造力,因为广大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具体实施者,无论多么美妙的发展图景,都需要职业院校自身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去实现,而且唯有激发广大职业院校在实现国际化上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够及时总结基层的创新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从而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深化。因此,在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政策规划的制定者、方向的把控者、平台的搭建者,给予职业院校充分的自主空间,让职业院校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需求明确自身在职业教育国际化上的探索方向和具体路径。总而言之,各级政府应鼓励广大职业院校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职业院校差异化试点,切莫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院校,善于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归纳改革的切入点与难点,推动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的良性互动。

三、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重点及具体方略

1

制定系统科学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发展规划

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心,不同层面的政府机构和广大职业院校都应该明确自身在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尽管有部分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出台了专门的国际化发展规划,但区域主要限定在东部沿海地区,数量十分有限,无法从整体上带动我国整体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而且,众多职业院校没有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应时之举,并没有对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系统的思考。例如,2016年,笔者通过对全国364所高职院校实施的抽样调查显示,所抽样的高职院校中仅有48.77%制定了国际化发展规划,仅有43.34%的被调查院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众多职业院校由于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认知上存在着偏差,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宏观战略指引,造成许多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上存在着盲目投入、“大干快上”、追求眼球效应的现象,没有将国际化发展和学校的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应尽快出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明确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发展方向,从而帮助职业院校进一步理清国际化发展思路,结合国家与地方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院校自身的国际化发展特色与亮点。

2

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化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尚未制定有关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专项法规、规章,从中外合作办学到海外交换生管理再到国际交流合作进修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等方面都缺少必要的政策指引和规范。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化相关政策法规的体系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内应该将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具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出台的主体,应明确两者地位和作用的差异,中央侧重于宏观指引和战略规划,而地方则应该根据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比较优势出台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保证国家战略的实施;二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以往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较少,绝大多数被纳入到整个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中,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教育,其人才培养的对象、方式与其他类型教育机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必然也会体现在其国际化开展的内容与方式上,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中要更多地关照到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

3

加大职业教育国际化经费投入并完善投入机制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国际化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经费的投入上却不容乐观,2016年,笔者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经费投入方面的实证调研发现,在所有被调查的364所高职院校中,有高达48%的高职院校没有在国际化上投入任何经费,仅有14.7%的被调查高职院校在经费投入上达到了100万以上。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经费投入上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而且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因此,加大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经费投入就成为了当务之急。首先,应发挥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要发挥好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激发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投入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整和优化各地方政府公共教育投入中职业教育国际化经费投入的比例,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化专项经费制度,加大对职业院校引进外籍教师、本校教师海外研修学习、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引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其次,应建立并完善多元的经费投入机制,鼓励经费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多渠道融资,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支持促进各地和学校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

4

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质量评估体系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后示范”时代,职业院校对质量提升和自我完善的需求越来越强。[5]当前,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还尚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忽视了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质量监控和分类指导,而且地方政府在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质量评估上往往将其同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放在一起进行,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职业院校办学的特殊性和各个院校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往往用同一把标尺衡量所有被评估院校,造成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发展上的力不从心以及趋同化。因此,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亟待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建立能够有效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质量评估体系。首先,应明确职业教育国际化评估的主要宗旨,职业教育国际化评估不是为了分出“三六九等”,而是要在基于“证据”基础上,对被评估院校国际化办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鉴定”“诊断”“开方”,最终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国际化的发展;其次,在评估主体的构成上应多元化,要基于利益相关性的大小,确定不同评估主体意见的权重大小,并积极吸纳教师、学生的参与;第三,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上,应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进行构建,而且应该根据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和阶段性特征进行灵活性处理。

5

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科研力量并完善平台建设

随着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以往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上一直都较为忽视科研的地位和作用,这直接导致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一直都缺乏理性的总结与反思,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始终难以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而在缺乏科研引领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将很难突破现有的窠臼,更有可能导致国际化实践将始终停留在低水平徘徊的状态。因此,要从战略上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大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科研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在不同层级的科研项目规划上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国际化议题,让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职业教育科研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领域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构建起一整套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等内容的体系,指导我国与他国的职业教育合作,提高合作质量和成果转化,使职业教育服务中国产业升级需要,培养更多合格人才。[7]与此同时,应该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职业教育国际化数据征集与信息交流平台,其内容应涵盖中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基本数据资料、能够反映中外合作办学运行状态的监测数据,以及不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典型案例的介绍,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科研提供支撑,也能够为政府机构的决策以及院校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提供帮助。

 最新公告: 2020年IVE教师培训报名开始,欢迎踊跃报名
通知:2024年IVE认证证书调整细则
“江阴制造”再获国际认可!
为什么国际学校认证这么“火”?
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
教育部印发通知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和.
俞敏洪呼吁乡村孩子读大学 根据自我.
抢先做好规划!国际学校择校前你需要.
 
联 系 我 们-- 网 站 地 图-- 诚 聘 英 才-- 投 诉 建 议
版权所有:IVE国际教育认证项目 冀ICP备14010469号-3冀公网安备 13100202000573号经营者公示
Copyright 2012-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KaoAA考盟网  中国教育部  中国商务部